台大医学院小儿科副教授 李秉颖 本文曾刊登于康健杂志 2006;95:158-60.
笔者常对学生说,有两种疫苗一旦研发**,将大幅影响儿科医师的生意,因为它们的发生 **高,其中一种是引起幼儿细支气管炎的呼吸道细胞融合病毒,另一种是引起幼儿肠胃炎的轮状病毒。现在,轮状病毒疫苗即将上市,势将对儿童的疾病型态带来重大改变。
好发于冷天气的肠胃炎
轮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轮子的形状,故而得名。近年台湾以2-3月左右为其发病高峰,大多侵犯5岁以下幼儿。台大、台北荣总、台中荣总与高雄荣总较近所做的调查显示,5岁以下因腹泻住院的儿童中,大约一半都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其症状大多是先出现呕吐一、两天,然后开始腹痛、腹泻。拉出来的东西大多是水便或软便,很少出现明显的黏液或血丝,而后者是另一类更危险细菌性肠胃炎的特征。
罹病不一定跟不洁食物有关
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至少会得到一次轮状病毒感染,有的甚至得到五、六次感染。大家常认为拉肚子都是吃坏东西引起的,但轮状病毒的发生 在富有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并无明显差别,那是因为轮状病毒可能可经由类似感冒一样的飞沫与接触传染,所以我们不应随便怪罪小孩吃东西不卫生而拉肚子。
拉肚子不必禁食
传统上,许多人认为得到肠胃炎的时候,吃下去的东西不会被消化,可能有碍肠胃炎康复。于是,有人建议一开始半天到一天什么都不吃;有的建议喝泡成一半浓度的配方奶;有的认为要改喝不含乳糖的「医泻奶粉」。事实上,这些建议都没有实证根据。较近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腹泻时正常饮食,不会使腹泻恶化。国外研究的一致性建议是:持续期间不超过二星期的急性腹泻,不需要做饮食方面的特殊调整,只要避免油腻与太甜的食物即可。
**要之务在于预防与治疗脱水
急性肠胃炎不吃东西让肠子休息,听起来好像有理,却会让小孩饿昏头,更危险的是如果连液体都不给,小孩可能因为脱水而发生生命危险。急性肠胃炎一直是开发中国家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死因并非腹泻本身,而是腹泻导致的脱水。所以**要之务是预防与治疗脱水,其次才是维持充足的营养。脱水的治疗可以使用口服电解质补充液,这些在药房或诊所都可以买到,一般的运动饮料与米汤也稍有帮助,但并非理想的补充液,至于汽水、水果汁等液体则不宜使用。如果已经发生严重脱水或进食困难,就需要使用静脉注射液补充水份与电解质。一般民众判断小孩有无脱水,较方便的方法是观察小孩的尿量,如果太久没有小便,就必须马上就医诊治。
疫苗的研发背景与国情的不同
在医药卫生进步的地区,轮状病毒肠胃炎虽然很少致死,但仍常出现脱水等需要住院医疗的情形,造成社会经济的负担,所以亟需发展疫苗。笔者曾经参与一次由美国疾病管制中心主办的亚洲轮状病毒监测研讨会,会中各国分别上台报告已有的资料。越南等国家说他们儿童肠胃炎的死亡 大约20-30 ,此事令我觉得十分惊讶。轮到笔者上台报告时,我说台湾这种疾病的死亡 是零,只听得其他家代表一片惊叹声。可见台湾医疗质量已可傲视亚洲,绝非一般媒体或民众所指责的「台湾医疗质量日益低落」。
疫苗研发一开始的挫败
轮状病毒的RNA基因分成11段,它们的产物中较重要的是位于病毒表面可以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G 蛋白与P蛋白。目前所知的G蛋白至少10种,P蛋白至少11种,如果标示为G1P[8],则表示该病毒含有G1蛋白与P[8]蛋白。以排列组合的原理来推算,理论上可有11 X 10 = 110种轮状病毒。1998年8月31日**种四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疫苗在美国核准上市,但随后发现这种疫苗可能有肠套迭的副作用。肠套迭是一段肠子被另外一段肠子套住的疾病,被套住的那一段肠子会发生坏死、感染,并可并发败血症。于是,这种种疫苗很快地退出市场。
已经上市的两种疫苗
较近,两种新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它们都不会引起肠套迭,其他发烧、肠胃症状等副作用则不超过1-2 。两种疫苗都在2006年9月通过台湾卫生单位的验证,其中一种疫苗是将G1P[8]型人类轮状病毒减毒做成单价成苗,在婴儿2、4个月自费口服二次。另一种五价疫苗则以牛轮状病毒为材料,含有G1、G2、G3、G4、P[8]等五种型别,可在婴儿2、4、6个月自费口服三次。在实际的研究结果中,这些疫苗对于严重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 可高达80-90 以上。这类疫苗可能会与口服小儿麻痹疫苗出现效力上的干扰,所以目前规定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与口服小儿麻痹疫苗之间至少必须间隔两周。
转自:台湾儿科医学会网站